天府早报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科学有意思古代人如何刷牙这四种方法精 [复制链接]

1#
结果刷牙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,而是自古有之。

其实,自唐宋起牙刷就已经存在。中国最早的牙刷现存于成都。年,考古人员在成都指挥街的唐代灰坑发掘出四把骨质牙刷柄,其中一把现收藏于成都中医药传统文化博物馆。

资料图片:现存中国最早的牙刷这把牙刷头部略宽,有12个植毛孔,分为两排。刷柄从中后部逐渐缩窄、加厚,被称为“中国最古老的牙刷”。牙刷通体长10余厘米,由骨头制成,外形扁平,头部略宽,刷头部整齐排列着6对圆形植毛孔。(据年5月16日天府早报)

成都唐代灰坑牙刷的出土,将中国人使用牙刷的历史往前推到唐朝。那么,在唐代以前更久远的年代,没有牙膏、牙刷,他们是如何清洁口腔的呢?

第一种方式:漱口法《礼记》曾经有对古人漱口的相关记载:“凡内外,鸡初鸣,咸盥漱,衣服,敛枕簟,洒扫室堂及庭,布席,各从其事”。换言之,早在两千多年前,古代人在起床后,便会通过漱口来清洁口腔,直到今天人们仍在沿用。首先是盐水,这在现代日常生活中也常见。盐水能够消灭口腔中的细菌,让口腔保持清洁。唐朝著名的药学家孙思邈的《备急千金要方》中曾经有过盐水漱口的具体描述:“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,以暖水含……口齿牢密”。图片源于网络,侵删其次,酒也可用于漱口。药酒在中国古代十分普及,这证实了酒的药理作用。而通过酒来漱口,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蛀牙、虫牙等。在唐代医药学家王焘的《外台秘要》中有通过酒来漱口治疗牙痛的方法:“上四味切,以苦酒五合浸,以铜器中温之稍热,含良久,吐却汁,未差更含之。勿咽汁,欲食以暖水漱口甚良”。图片源于网络,侵删最后便是以茶漱口。这在中国古代及现代也是非常常见的。曹雪芹在《红楼梦》中,也描述过贾府人在吃完饭后,用茶漱口的场景。用茶漱口的方法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苏轼提出的,它的作用是为了防治龋齿:“吾有一法常自珍之,每食已,辄以浓茶漱口,烦腻既去,而脾胃不知;凡肉之在齿间者,得茶浸漱之,乃消缩不觉脱去,不烦挑刺也,而齿便漱濯”。第二种方式:揩齿法顾名思义,揩,即擦抹的含义。最主要的方式,便是用手指擦拭牙齿,通过一手拿着漱口杯,一手的食指则用来擦拭牙齿。看过《红楼梦》的小伙伴们也许记得这样一个情节:贾宝玉用手指醮着青盐擦牙齿的情节。想来像贾府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,刷牙也是靠手指,着实有点出人意料!图片源于网络,侵删除此以外,用布来擦拭牙齿也不乏少数。曾经在唐朝出土的墓穴中,明确记载着有皇室进献的“揩齿布一百枚”。这意味着,布料也被古代人用以清洁牙齿。其实早在唐朝,便有了牙刷的发明。但那时候的牙刷被称为“刷牙”或“刷牙子”。南宋时期的吴自牧《梦粱录》中“诸色杂货”有相关记载:“镜子、木梳、篦子、刷子、刷牙子”。其中的“刷牙子”,便指的是宋朝时期百姓使用的牙刷。图片源于网络,侵删唐宋时期的牙刷与现代的牙刷已经有了几分相似。第三种方式:药膏洁齿法古代没有牙膏,但人们意识到用药膏可以用于洁齿护齿。南梁的刘峻曾在《西岳华山峰碑载口齿乌髭歌》中写道:“猪牙皂角及生姜,西国开麻蜀地*。木律早莲槐角子,细辛荷叶要相当。青盐等分同烧煅,研熬将来使更良。?揩齿?牢牙鬓发黑,谁知世上有仙方。意思就是,人们通过猪牙、皂角、生姜,开麻、熟地*、木律、早莲、槐角子,再取同样数量的细辛以及荷叶、青盐一同来烧。之后再研磨煎煮,抹在牙齿上,能够让牙齿变得牢固。图片源于网络,侵删还有人用矿石粉加上其他的药粉做成“牙膏”,由此可见,古人的精致程度已远超我们的想象。第四种方式:咀嚼杨枝法

如果说上述三种方式大多适用于贵族家庭,那么咀嚼杨枝的办法绝对是接地气的一种。

印度人就曾经用杨树的树枝来刷牙,这种方法后来也传入到了中国,并且广为流传。古代的医书《外台秘要》中记载:“每朝杨柳枝咬头软,点取药揩齿,香而光洁。”

也就是说,人们将杨柳树枝的一端揉软,然后蘸上药物来擦牙,可以让牙齿变得光洁。这有点像现代版的口香糖,只不确实有点费事,弄不好还有口腔被刺伤的风险。(请勿模仿)

?这种方法也被记做“齿木”,早上起来把杨柳枝这类细木的一头砸成刷状,用来揩牙,即所谓“晨嚼齿木”。

可见,我们的先祖对口腔保养就有了较高的要求,甚至堪称精致。类似的口腔健康理念在中国古代医书里面也有诸多记载,有些观点现在看来不太恰当,有些却和现代口腔健康观念相近。好了,今天的话题就唠到这了。科学有意思,科爸带你了解有意思的科学。看完今天的科普你有何感想,欢迎留言讨论哦。本文资料文献参考:《西岳华山峰碑载口齿乌髭歌》《处台秘要》《梦粱录》《备急千金要方》你的每个点赞、在看,我都喜欢↘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